
《交河故城》 吴冠中 1981年 106*102cm 水墨设色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二十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文集。他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其著有油画作品《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鲁迅的故乡》等,水墨画有《休闲》《幻影》《梦醒》和《巢》《朱颜未改》等。
作品背景:
交河故城遗址位于吐鲁番市,建于公元前2世纪, 于14世纪毁于战火,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是全中国唯一一处保存有汉代城市遗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是吴冠中于1981年在新疆讲学、采风时创作而成。
作品内容:
《交河故城》并非画家对真实景象的捕捉,而是现实投影到心灵过滤后的艺术再创造,被倾注了无限浪漫的诗意情怀与强烈的情感表达。画面以丰富的灰色调、层层叠加的结构勾勒出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又用浓淡干湿的墨点与构图上方些许天空中的鸦群,反衬古堡的凄凉。
作品解析:
整幅作品都是由“线”来形成基本骨架,用短线勾勒飞鸟,长线描绘那些似是而非的古建筑群,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将块面分出不同的层次。让观者在难以辨识中可能辨识出当年的空间状态和生活情景,从而引入对交河故城的幽思与幻境之中。大写意表现是吴冠中的画作中最重要的突破,吴冠中的大写意水墨画观念逐渐脱出林风眠的影响。将林风眠的线经过创造性的重构,用多种方式强化其对抗传统的能力,大胆地极尽扩张使它转化为造型主体。将楚汉艺术的浪漫飞动、狂草和大写意的洒脱恣纵、中国山水画的意向造型观以及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形式逻辑”杂糅提炼,最终其笔下的线发生了整体性蜕变,并整合为吴冠中的特有艺术语汇。他笔下的空间是抽象的、超现实的,既不是西方的焦点透视,也不是中国画传统的“三远法”表现,而是由韵主宰形色的抽象的点线面运动。点、线、面之律动使纷繁复杂的万物没有界限,走向了无界、无是、无非的视域。
总结评价: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冠中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为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创新突破,以一种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他充满争议的美学思想带给国内外学术研究者和艺术家们深深的思考与启迪,被誉为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梵高”。他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渲淡”色彩观念,在中国水墨画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印象派、梵高、马提斯的绚烂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新水墨画色彩观,为中国水墨绘画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吴冠中先生一生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吴冠中先生曾说过,“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他心怀赤诚爱国之心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用毕生心血绘制一幅幅祖国大美山河画卷践行表达着他对这片热土和人民的深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