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和教研室是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基层教学单位,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研究的成效,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结合新科学院实际,外国语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实施办法。
一、教研活动的内容
1.学习、领会、研究、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改革的精神,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2.研究新技术革命对新文科、新商科、新法科建设的新挑战,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技能标准、资格证书、就业岗位等专业建设等核心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民办本科院校特色的专业标准。
3.更新课程建设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明确“两性一度 ”课程建设 目标,打造特色优势课程,探讨具有民办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标准。
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打造优质特色金课。开教案、讲稿、课件等课堂教学基本材料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体现专业和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完善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构建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制、运行机制和具体制度: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研究并制定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新兴教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开展民办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5.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研究金牌教师的标准和成长路径等。
6.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开展外语专业技能标准与实验室建设相关性研究,科学设置实验室;研究课堂实验教学管理和方法,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和实验教学成效:开晨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研究,明确学校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标准和实习规程;开展民办本科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研究,明确毕业论文选题和规范,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7.开展学生考研考证指导研究。研究外语相关专业的技能标准和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研究相关专业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及招生学校政策,指导学生研究生考试。
二、教研活动的形式
1.专家讲授
聘请校内外专家就本科救学热点、难点和有争议的问题演讲,引导广大教师针对教学前沿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可以在教研室范围内进行。通过研讨及时发现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3.观摩教学
观摩救学是基层教学组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分为遴选教师和教学内容、现场观摩以及课后研讨三个阶段。教学内容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要认真组织现场观摩,及时发现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体现的教学理论:课后研讨可采用现场研讨、网络研讨和书面研讨等形式,关键是发现问题、形成共生并指导实践。
三、教研活动的组织
1.制定教研计划
制定教研计划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教研计划包括学院、教研室两个层次和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两个时段,计划的内容 主要有教研主题、教研形式、实施单位和活动主持和点评人等。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次。教研计划制定后要及时在学院网页上发布并接受监督。
2.教研活动的实施
教研活动的实施是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的核心环节。承办教研活动的教研室要确定教研地点、通知教师并组织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确定研讨主题、主旨发言人和点评人,针对主题和主旨发言开展集体研讨。教研活动要做好记录,主旨发言和教研记录要保留电子和纸质档案。
3.教研活动总结
救研活动总结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两部分,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形成共识,对成功的经验和达成的共识要及时推广,对表现突出的教研室和教师提出表扬
外国语学院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