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传帮带”导师工作职责
为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发扬优秀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传帮带”导师参与《外国语学院“启航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刚柔并济,每位导师指导最多5名新入职教师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站稳讲台。
现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师遴选
根据要求,导师原则上应有热爱教育事业、富有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担任,导师与新入职教师原则上实行双向选择。原则上每位导师在1个培养周期内指导不超过5名新入职教师。
二、导师指导内容
1.进行师德教风教育,传授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
2.指导新入职教师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前沿知识,以及教学要点、难点;明确课程在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指导新入职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熟悉并把握各教学环节,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并指导新入职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指导新入职教师了解外国语学院简介、外国语学院教学规范、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外国语学院考核制度等。
5.指导新入职教师了解、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使之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准确把握所担任课程的定位。
6.指导新入职教师熟悉、领会和应用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教案,选用教材和处理教材,搞好命题和试卷评阅工作。
7.指导新入职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8.对新入职教师进行考核,提出书面考核报告,交院(系)审核。
9.指导、帮助新入职教师制定自学计划。
10.指导新入职教师搞好科研工作,提高其学术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导师的“传、帮、带”,使新入职教师明确未来职业规划,指明授课技能和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路径,新入职教师要将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榜样,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真正做到敬业、勤业、乐业,为学院快速发展注入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