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外国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坚持“思政主线+外语专业主线”,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步深入培养,以教室第一课堂、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第三课堂和网络第四课堂为抓手,建立“一核双线三段四维”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达到“核心引领,双线并进,三段递进,四维共育”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建设目标
实现全院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蕴含思政教育理念与内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具备扎实语言技能,还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判断能力。
三、建设原则
1. 有机融合原则: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外语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过程,避免生硬说教,做到润物无声。
2. 目标导向原则:依据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精准定位思政育人目标,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3. 因材施教原则:考虑学生外语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差异,设计多样化思政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四、建设内容
1. 课程体系优化
梳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各课程思政育人重点。如基础外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毅力、民族自豪感;翻译课程强调文化传播责任等,拓宽思政教育途径。
2. 教学资源建设
编写含思政元素的外语教材教辅,在外语例句、阅读材料、写作主题等融入中国故事、时代楷模事迹等思政素材。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国内外时事热点、外语界文化交流案例等电子资料,供教师备课选用。
3.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就中外文化差异、国际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在思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开展项目式学习,如组织学生翻译家乡非遗项目介绍、制作中国传统文化外语宣传册,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厚植爱国情怀。
4. 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思政专家、教学名师讲学,提升教师思政理论水平与教学设计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攻克教学难题。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各系部协同配合,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层层落实。
2. 制度保障: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督。
3. 经费保障:学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改革研究等,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顺利推进。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地执行,外国语学院将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