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宁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报告
应我院邀请,5月16日上午,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于宁老师,在十二号教学楼合五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谈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题报告。我院领导、副科级以上干部、全体辅导员、学生代表200余人一同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由我院院长梅宪宾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于宁老师首先介绍了由邵华泽先生与自己主持编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一书创作的缘由和历程。随后,他围绕报刊的社会地位与功能、新闻出版的自由、新闻的真实性、关于人民报刊、关于无产阶级报刊和党报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主题。
他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实践中广采人类文明而形成的成果。它是指导新闻工作者做好新世纪新闻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保证。
他讲到,“报纸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就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当前新闻事业的现状,认真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运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他认为,“新闻自由”必须辩证地看待,世界上没有绝对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具体的“新闻自由”。 我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的新闻是自由的,但同时这种自由要服从和服务于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要以能够最有效调动、激励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前提。
他指出,新闻的真实性是其生命之所在,不能以事实迁就理论,理论应当尊重事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等要素都要经得起核对,并以这些事实为根据进行宣传与报道。
报告会后,于宁老师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他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认真、详细地解答了在场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
梅宪宾院长作总结讲话。他说,于宁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事例佐证,深入浅出、透彻易懂,希望全院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把它积极运用到新闻采访、新闻创作等实践中去。最后,梅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再一次对于宁老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
于宁老师,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工作17年,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员文章。此间,他承担了中央全会、党代会和全国两会的大部分社论、评论撰写任务。1994年,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1998年起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2000年4月起兼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社长,并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之职。有《怎样写新闻评论》、《评论员札记》及评论集《跨世纪之路》、《大好时光忙些啥》等著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