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上午,原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与体育部主任、高级记者陈昭老师受邀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行走天涯——一个记者的真实故事》的报告。我院领导、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首先,河南科技学院校长助理、我院院长梅宪宾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对陈昭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陈昭老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198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即调至海外版从事体育报道,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与体育部主任、高级记者。现任中国围棋名人战组委会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体育部长,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执行会长。他的报道是海外了解中国体育的纽带,也是中国体育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他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在人民日报开辟了《陈昭论剑》的专栏;连续报道了六届奥运会;数十次获得全国体育新闻特等奖、一等奖。他的通讯报道《感谢你,足球》获得中国新闻奖。
陈昭老师从自身经历谈起,跟大家分享了他记者职业生涯的五个精彩“故事”——亲历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大爆炸事件、想方设法采集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手资料、挖掘发生在1999年荷兰乒乓球世界锦标赛冠军张莹莹身上真实的故事、1997年以一名残疾记者的身份前往意大利进行体育赛事的报道、成功采访点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人物李宁。在这些传奇、生动的故事背后,陈昭老师深刻说明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特别是一些危急关头和危险场合,要有所担当,站的出来,冲的上去;二、“美就是发现”。要具备敏锐的视角,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从每一个细节中找到重大的新闻素材;三、要打好基础,有扎实的中文、外语功底,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表达技巧;四、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更要不断地学习、进取,积极适应与新媒介的高度融合,掌握技术,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陈昭老师报告结束后,和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接受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最后,陈老师特别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地方三本院校,新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希望新闻系早日建立,也会全力支持新闻写作、摄影、网络等专业建设,并为同学们的新闻实习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