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共青团十八届七中全会和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我校2023年的工作部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为党育人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对标“出精品、树品牌、育英才”的任务目标,坚持“实学实干、项目牵动、品牌塑造、基层活跃”工作导向,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教育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动员全校青年学生助力学校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建设,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一、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1.持续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团支部组织化学习为基本形式,引导团员和大学生深入领会大会精神,坚定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意志。
——根据团省委工作安排,组织全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带动学生会组织,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联学活动。
——实施“豫见理响”青年理论宣讲,引导团员和大学生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发挥青马学员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大学生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面对面”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
2.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推进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化,严格落实并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每个团支部全年至少开展6次专题学习,年底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紧扣“五个模范、五个带头”,开展团员先进性评价,健全团内激励体系。
积极开展省第十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相关项目培育选送、“艰苦奋斗强我中华”青年主题文化活动等项目,广泛动员团员和大学生积极参与。
推动二级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校一院”培养体系,突出政治标准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实践特点和基层导向,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建设质量。
——广泛开展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加强网络思政育人,以“77779193永利新青年”微信公众号为轴心,加强学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工作协同,强化思政内容供给,形成活动共办、产品共创、资源共享的良性共创机制,突出加强学校网络思政阵地、产品和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团属新媒体阵地规范化、立体化发展。
3.有效防范化解涉团学领域重大风险
——强化政治意识,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河南省高校共青团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工作指引》《河南省高校团学领域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大局中切实发挥作用。
——完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每学期开展1次常态调研,重要节点前后开展专项调研,及时了解、掌握、研判青年学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提升调研的锐度、精度、深度、高度、温度。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监测,推动团学骨干密切联系同学,对同学中涉及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心理健康、宗教活动等重要信息及时发现和报告。对校内团属新媒体平台加强管理,对同学常用的其他新媒体平台加强关注。
——严格落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和整理整顿。
二、依托实践育人品牌工作,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勇担社会责任、磨炼奋斗精神
4.探索实施“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品牌
——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用好大学生“向基层报到”平台,组织化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探索实施团委与马院融合实践育人共建计划,稳步提升覆盖面和参与度。
——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提质,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实施“红旗渠精神”志愿宣讲项目,持续用“红旗渠精神”为大学生“强筋壮骨”。
5.组织开展经常性、有组织的社会实践
——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采取支部结对、团员报到、骨干兼职、志愿服务等方式,本年度至少常态化组织不少于25%的团支部开展团员青年向城市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每个团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外考察实践、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
——积极参与第十八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届“创青春”河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团属公益赛事,加强“挑战杯”等赛事项目的孵化、培育和成果转化,做优赛事品牌,提升育人效果。
6.不断提升高校志愿服务育人水平
——实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推动寒、暑假集中服务和周末常态化服务相结合,培育“防艾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
——开展青春“碳”路实践项目,开展志愿宣讲、净滩行动、光盘打卡、植绿护绿、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实践。
——优化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凸显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
三、用心用情服务青年大学生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7.着力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
——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以低收入家庭学生和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为重点对象,以就业帮扶和提升社会化能力为重点领域,统筹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六个专项计划,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新青年offer节”系列招聘活动,推进“人人持证、青年当先”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奋斗观,帮助更多大学生充分就业。
8.切实帮助解决大学生现实困难问题
——与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提高“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持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深化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定位准确、措施务实、受同学欢迎的服务项目,更好回归服务同学宗旨。
——积极探索在宿舍区等建设“学生会服务站(点)”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同学身边。
四、推动学校团学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组织形象、赢得学生信赖、彰显组织价值
9.推动共青团改革纵深发展
——全面落实《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77779193永利措》各项重点77779193永利措。
——夯实共青团基层基础,开展空壳团支部、超大团支部整理整顿工作,严格组织生活、团员先进性评价、团员发展、对标定级、学社衔接等6方面规范77779193永利措。77779193永利办“活力杯”共青团基层基础大赛,创新支部活动方式,激发团支部活力。
10.巩固深化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
——推动《关于巩固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成果的若干措施》各项重点77779193永利措落实到位。
——指导学生会组织按期规范召开代表大会,做好学生会改革评价和同学满意度调研,推动开展校院两级学生会工作人员春季、秋季学期全员培训。
——推动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普遍建立团支部。
——坚持从严治会,严格落实共青团指导学生会工作制度,压实学院团总支对学院学生会指导管理责任。
11.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
——校团委学生社团管理部常态化开展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团委指导管理学生社团的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和年审制度,规范审批和管理学生社团活动。推动建立学生社团团支部。
——选优、配齐、严管社团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推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促进各类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12.推动落实共青团工作保障机制
——推动校、院两级党组织全年至少召开1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团的工作和建设、听取1次共青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推动学生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认真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要求,规范和加强高校推优入党工作。
——推动落实校、院团组织人员配备要求,健全学院团组织书记履职目标和共青团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共青团77779193永利委员会
202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