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部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姚远峰,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成人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00-2005)》《成人教育发展纵论》《教育学》《心理学》《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等7部著作。主持并参与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等国家、省市课题7项。

周铁项,教授,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为本科生讲授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课程。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秘书学》、《决策学》、《领导演讲学》、《演讲语言艺术》、《历代名人家训》、《中国处世全书》等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社科项目多项。

李帅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国家督学、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理事、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督导理论与实践、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8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4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成果奖40项。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黄进才,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法学院访问研究员,河南省法学博土后科研创新团队副主任。兼任河南省委法律咨询机构: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河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非常任委员,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乡村文化振兴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任新乡市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河南师范大学法律顾问。曾获河南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民法学、法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社科法学项目3项,主持承担部级2项,主持省级5项。在《法学》、《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新华文摘》等专业期刊上发表或转载法学学术论文2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全国统编教材6部。获河南省实用社科成果壹等奖、河南省社科成果奖多项。曾多次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参加学术交流。

丁永祥,博士,教授,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怀梆文化生态研究》等著作8部,获河南省社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曾指导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非遗保护中心、第一个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持的非遗教育系列活动荣获全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指导的“非遗”社团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百强学生社团”“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个人荣获中国好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市优秀志愿者荣等誉等称号。相关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大公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周相录,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1992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元稹集校注》《元稹年谱新编》、《白氏六帖事类集(校点)》等独著5部,参编《中华大典•文学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曾受邀为中华书局古籍整理培训平台“籍合学院”主讲《唐代别集整理的原则与方法》《类书整理的原则与方法》两门课程。主要学术兼职有:唐代文学学会理事、韩愈研究会理事、孟浩然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

赵之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承担文学概论、美学、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比较美学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华夏人文文化解读”,参编教育部《美学》教材,主编《文学概论》省编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办项目“触觉美学研究”,主持完成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三原文化与中华审美意识发生研究”。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触觉美学研究》。在《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韦留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1999年被命名为新乡市“文明教师”,2012年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吕军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乡市首届“四个一批”人才,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教师,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法治智库专家,新乡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河南师范大学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先后在《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河南省哲社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14项,在法律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米格智, 男,乡村文化振兴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教师。曾任河南日报(农村版)新乡记者站站长,河南新闻图片网总编辑、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电视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期间长时间担任河南省领导外事活动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宾在河南活动的专职摄影记者。其新闻作品多次获奖:消息《去年哭诉负担重 今年笑把税改夸》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电视专题《CO2施肥-温棚增产新技术》获第五届全国优秀气象科普作品二等奖;通讯《靠山吃山有学问》获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专业报委员会2001年度好新闻一等。(发表于2001年《河南农村报》);电视片《电脑绘画》获第八届全国电视教育节目普及类三等奖。(1997年5月河南电视台播出);消息《乡里工作会专家唱主角》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作品二等奖。消息《叫响河南玉米》获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作品三等奖。

罗艳娟,女,副教授,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厅级课题8项,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项、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新乡市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就业创业课题成果三等奖1项,新乡市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项;2017年入选新乡市社科专家人才库;先后荣获“优秀教师”、“最美教师”、“文明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学效果年年被评为优秀,获学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刘松梅,女,硕士,乡村文化振兴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主要从事民商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23年入选河南省百名法学专家普法讲师团。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厅级科研项目近10项,参编著作3部。多次荣获新乡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海燕,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德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有《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门理论课程,教评优秀率达到99%,曾多次被督导办推荐为教学示范课堂。迄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五部;主持参与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等省厅级项目30余项;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省市级奖励20余项。除了教学和学术成就,还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最美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申琳,女,副教授,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新闻学基础理论、媒体信息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15项。主讲课程《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获批河南省第二批“专项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立项。指导学生获河南省“天一杯”图书策划大赛一等奖,指导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闻作品多次荣获“中国高校新闻奖”“河南新闻奖”“河南高校新闻奖”

郭凯,女,副教授,新多工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词汇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中文核心1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省部级、厅级课题6项,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河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三等奖、新乡市优秀社会成果一等奖2项。教学效果连年被评为优秀。

冯莉娟,女,河南荥阳人,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教师,副教授。1997-2001在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2007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自2008年进入学院工作至今,一直是在一线教学的专职教师,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现代文学经典研读》等课程,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10多项,编写教材3部。多年来始终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追求,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修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及学院发展工作,以严谨认真、踏实勤勉的态度坚持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学院飞速发展的奠基石。

韩梅,女,讲师,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现代汉字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0项。指导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荣获“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雪,女,中共党员,文学硕士,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讲师,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乡村文化振兴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参与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周全星,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兼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编辑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17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6部,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25项,其中主要完成的河南省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非文科专业社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刘震云小说的故土叙事研究”优秀成果结项。先后荣获“新乡市文明教师”和学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张希平,男,教授,博士,77779193永利文法学院兼任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河南国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担任新乡市委,新乡市纪委、监察委,新乡市卫辉市市委,新乡市辉县市市委,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等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近五年来,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厅级4项,获得厅级政府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篇。先后获得“师德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